张一鸣抖音赚了多少钱
2020-08-13 16:54:08 作者:xx
张一鸣是抖音的创始人这是很多小伙伴们都知道的一件事,张一鸣从33岁开始创办了抖音到现在国民级的软件只用了2年的时间,张一鸣是一位成功的80后,那么各位小伙伴们知道张一鸣抖音赚了多少钱吗?接下来91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抖音创始人张一鸣介绍。
张一鸣抖音赚了多少钱
这张不经意流出的照片,是中国互联网中最成功的一拨人,但坐在他们中间的张一鸣,却显得格格不入。
张一鸣,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,与美团创始人王兴、雪球方三文并称“龙岩三杰”。
这个桌上论年龄,张一鸣和滴滴的程维最年轻;论资历,张一鸣只有南开大学本科做背书。
而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、抖音,从一开始,仅凭“机器算法”这一颠覆性的模式,硬出冲出了巨头的围追堵截,横着杀出一条成功路。
从29岁创办今日头条,到估值5亿美元,张一鸣仅用了4年。从33岁创办抖音,到成为国民级的应用,张一鸣只用了2年。
母公司“字节跳动”迅速成长,如今估值约在750亿美元。
2019年《福布斯》全球亿万富豪榜,张一鸣以162亿美元,成为中国80后白手起家富豪第一人,中国富豪第7位。
这一天,张一鸣用了7年。张一鸣比别人聪明吗?不是。他后来也说:同期毕业的同学,比他聪明的人很多,比他能干的也多。
那,为什么是他?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。成功的人,也有自己的配方。
希望读完这篇“配方”文章后,也能为你带来行动上的改变,让自己变得更好。
今日头条把中国人的勤奋、后来居上和有钱等因素发挥到极致,更新特别快,工作人员很勤奋,不停的加班。我觉得它能到1000亿美金,是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张一鸣有多勤奋?
2005年,张一鸣大学毕业,开始北漂。仅用2年时候,就从普通程序员做到技术高管。
有人问张一鸣: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?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?张一鸣的技术不是多么出色,更没有什么牛逼的经验。
如果说表现突出,那张一鸣最突出的,可能就是勤奋。他工作起来就像个超级赛亚人,没日没夜都是常事。
他在后来说: “我工作时,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、哪些不是我该做的。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,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,只要我能帮助解决,我都去做。”
新人入职时,只要我有时间,我都给新人讲解。通过讲解,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。
勤奋到不分你我,不分知识范围,不管能力大小,这让酷讯的投资人王琼,特别注意到了张一鸣。
也是这位投资人,成了张一鸣第一次创业的就能拿到钱的大金主。
别人看起来很辛苦的学习工作,对张一鸣来说,却很快乐。
对于他来说,主动做更多,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,学到更多的知识。
有人毕业两年就可以独当一面,有人毕业10年还要想办法跳槽溢价,区别其实很早就开始体现了。
马云说,我考了三次重点中学没考上,考大学考了三年,找工作八九次没有一个单位要我。无论长相、能力、读书,都不是这个社会上最好的,为什么我有运气走到今天?
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,没有延迟满足感。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,而克服弱点,是为了更多的自由。”
延迟满足感,才能克服眼前短期利益的诱惑,看到更长远的、更大利益的目标。
大学里的张一鸣,自封“道德状元郎"。别人约会谈恋爱,他看书敲代码;别人打牌打游戏,他看书敲代码。
顶着一张娃娃脸的他,经常灌水技术论坛,成了技术圈里的网红。因为技术好,经常有人找他修电脑,十个人都修不好的问题,到他这基本都能解决。
大学毕业后,别的同学都去了外企,他却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,做最基层爬虫程序。
罗振宇在讲到人生算法时说: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,找到它,重复它,强化它。
张一鸣,就是在对编程与读书上,找到了自己的算法,然后每天重复它、强化它。
他专挑那些能让自己变的“卓越和强大”的书,从科技、社会、诗歌再到企业、人物传记...张一鸣所有的选择,都紧紧围绕自己的“个人修炼”。
忍耐与节制是一个优秀的人,随身携带的武器。只是,面对选择时,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最优解。
张一鸣的大学同学有不少技术、成绩都比他好。
为了避免平庸,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压力、诱惑,大多数人无法做到,但张一鸣做到了。
计算机科学也不能保证让你一辈子没有遗憾,但是它有可能,帮助你实现追求的目标:把认识当中的遗憾降到最少。
头条的一位高管,只用了两个字形容老板张一鸣——“恐怖”。
在张一鸣眼里,自己就是一台行走的精密机器,无论是行为、还是情绪,都可以被调试优化:
他觉得睡觉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,但因为身体需要,他又会保证自己每天必须睡足7个小时,将自己调试到最佳状态。
谈恋爱需要最优解:如果世界上适合我的人有2万个,我只要找到这两万分之一就可以了。在可接受范围的近似最优解。
他的情绪可以设计,并得出了有效结论:最好的状态是“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”。工作中极其克制,几乎没有情绪波动。遇到问题,他最激烈的情绪表达不过是“怎么会是这样”。
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,你不妨再往后de延迟一下,这会让你提高标准,同时留了缓冲。
什么时候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命运、困惑茫然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出选择?
2016 年,新经济 100 人的李志刚问张一鸣:
“三年多,你做了哪些关键决策,让今日头条从一亿美金,做到了百亿美金?”
张一鸣回答说:“我觉得,大部分重要决策,我在创业之初头三个月就基本做完了。”
算法量化有限资源、择优而行,这一法则,被张一鸣运用的炉火纯青。
这种思维能力,并不是突然出现。
2001年,张一鸣填报高考志愿,在选择大学上,他也曾犹豫。最后,他列出了五个参考维度:下雪、靠海、离家远、综合性大学、大城市。综合满足这些维度的学校,只有南开大学了。
没有一点纠结,也没有和父母商量,就很容易决定了。
10年后,在今日头条刚做起来时,巨头腾讯谈收购。
但张一鸣拒绝了,他有更大的目标,而不是成为腾讯的员工。
一次次的决策过程,充分体现了张一鸣人生的特点:
定下目标,选好参考维度、容忍底线,然后综合评分,得出最优解。计算得失得出答案后,不回头,不纠结,向前看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